心向贡嘎,迷醉在秋色中(雪山篇)

时间
2006.09.30—2006.10.15(16天)
行程:
广州——成都——康定——新都桥——上木居——子梅垭口——新都桥——稻城——亚丁、络绒牛场——稻城——康定——成都——九寨——广州

15天的出行,是我目前为止最长的一次出行。但当行程结束的那一刻,我在想,15天,仿佛很长,却也很短。在我看来,这次跟以往每次归来的感觉不一样。

贡嘎之行,是我从梅里归来后,最期待的一次行程,“雪山情怀”一直挥散不去。

美好的贡嘎行,却因意外的原因只完成了一半。 遗憾贡嘎,只待下次再继续······

稻城、亚丁之行与我的意想不大一样。 暴走十一个小时后,三神山和牛奶海的美终究映入了永久的记忆中。

九寨之行,原是整个行程的点缀,却不曾想到,成了此行完美的句点。 美,是不因期待而改变的!

在旅途的艰辛时刻,我会不停地臆想城市里FB生活聊以自慰。而每每回到熟悉的城市,就不断地期待下一次哪怕更为艰辛ZN的出行。仿佛要不断地以此来寻求平衡,找寻自我。

每当离来城市和回到城市的那一刻,我都会想大声歌唱,都会想写诗 ,都会想起许久不曾问候的朋友,都会感到快乐与幸福······

怀着一颗平常心出行,却每每会有意外的收获。此行的九寨原是最常规的线路,作为行程的结束。却不曾想成为了次行中最为精彩、丰富的部分。

旅行中的得与失本不该去细细计较,但得到的却应该更为珍惜。

在归来的飞机上,捕捉到这段文字,谨以此作为此行的纪念。

 

以下是《雪山篇》,接下来会有《稻城篇》《九寨篇》

 

(一)

一张《Beset Audiophile Voices》CD让我能够平静下来,迅速进入到状态,把我带入到回忆的时空隧道,那里有高山草甸、白云蓝天、冰雪清泉、以及历经艰辛抵达的偏僻的村落。在高原与自然血肉相连的深刻感受,是一种根值。我知道,它们对我人生有多重要。其重要性,超过我在不同城市游走的经历的所有经验。超过我所做的许多事。

这些文字只是一些印记,而我的回忆并不需要它们。

(二)

任何一段旅途,都是一条主动或被动带领的道路,当然它还承担着其它的寓意。贡嘎,一幅照片,一个背包者行走在雪山之中,背景是足以让人震撼的雪山壮观的景象;从梅里归来后,无数个白天和黑夜,我的记忆中充斥着雪山的印迹,雪山成了一种美好神秘的向征、一种臆想……

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,又如何能抵达美好的地方,去贡嘎的意义,是我对雪山情结的延续、是一种指引、更是我毫不动摇地选择。

 

(三)

尽管想快快上路,但总有些事放不下,每次的出行,总会在工作、学习、孝义中不停地寻找平衡点,放弃一部分总是正常的。当日子在期盼中一页页翻过,当拿着改过的机票匆匆赶到机场的那一刻,心,无比快乐地飞了起来……

我乘坐的航班已停办登机牌了,我看了一眼地排着长长的队伍,毫不犹豫地走到了最前面,请工作人员迅速帮我办好了登机牌,证件也顾不上看了。我回过头来看着人群,才意识到我的失礼。只是一刻,这份歉疚又被快乐和兴奋无情掠过。

 

(四)

飞机似乎很配合我的心情,提前一刻种到达了成都机场。与同时从深圳出发的白、沙、奇汇合后我们打了个车去索玛花酒店。

十月是旺季,那些走在路上的人,从世界不同的某个角落,通过某种特定的交通方式:飞机、火车、货车、客车、自行车、徒步……汇集到这和城市,停留之后又分散到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不同的地区。

成都的交通状况,时时提醒我们节日的到来对这个城市的影响力,喜欢成都,当没有了的士,我们还可选择三轮车。

夜深了,我久久不能入睡,我从不为行程担忧,而是更多想行程中的人,我的同伴们……

 

(五)

第二天八点往康定的班车,七点半出门等车往新南门车站,没想到等了近十分钟也不见任何一辆空的士,甚至三轮。好不容易来了一辆,见到我大包下坡路包的,扭头就走,我一见着状态就急了,大吼一声“你这是拒载”!果然奏效,司机停了下来,一路怨气地载我们到车站,不停地唠叨:拒载又不会S人!而我,嗓子也一上午因大吼落下了痕迹。斯文有时就是这样扫地的,出行,总会遇到各色人等,既能有人愿意接受这种方式,所以我也经常会避免不了地扫扫地。

陆续到达车站上车后,一路无话。

下午五点多到达康定,我们直接包车赶往新都桥。一路气温逐渐下将,到达新都桥的木雅背包客栈已近九点,大家热闹而兴奋地吃着晚饭,而我,则因为路上受了风寒又没有及时添加衣服的原因,肚痛难忍,滴食未进。

 

(六)

第二天我们包了三个车,8:30从新都桥出发,我吃了早餐,身体已完全恢复。

路上天气时阴时晴,高原就是着样的,多变的天,原计划是中午到答达上木居,下午上山的,可我很替天气状况担心,路上也没什么心情拍照。

去上木居的路,因为修路,堵车了,我们只能坐拖拉机进去,说好了80块钱到上木居的,而司机却在下木居停下了,给了100块钱还是不肯走。真是没办法,我又只能扫地了,我坐到了驾驶员的位置,要司机带我去见乡长,我扬言:“不带我去,我就不走了”!没想到这招不灵,沙鸥也气得乱骂人,骂出来的话我和白骑都觉得怪异,直想笑,可顾不上了,那藏族司机要开车走了,我还不甘心,返回去直掏他的衣服口袋,因为我记得,刚才那100块前他就是放进了衣兜,但是方向反了,左边的口袋我掏不着,于是我气得在那司机身上舞起了乱锤,直到他们上来我拉来才罢休!

于是只好又打了摩托车,一天下来,千辛万苦般地到达了上木居多吉村长家。

晚餐我们简单地做了几个菜,辣椒炒香肠、苦瓜炒鸡蛋、青炒黄瓜、紫菜蛋花汤。原定的菜单要丰富得多,大家都累了,不想准备太多。我从没用过柴火炒过菜,不会控制火候,味道自然出不来,只知道熟了能吃就行。只记得高压锅里煮出来的米饭很香!

 

(七)

第二天早上,天气很好,在清泉边洗漱过后,村长家准备好了的早餐,我的胃口仍然不好,喝了点粥,馒头和鸡蛋都吃不下。奇怪有时侯人的胃口和思想一样顽固。我倒是担心接下来的行程我的体力会不会受影响。

上山的路况还不错,有骑自行车的,他们是从成都骑过来的,也有骑马上山的。刚开上山的缘故,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徒步。身边不时有骑摩托车的经过,问要不要坐车上去,我想,要是坐车上去的话,我就在广州坐坐好了,跑到这么远来,就是为了要尽情地体会这种为了美景而付出一点体力和意志的感觉。

在途中,我捕捉到了沙鸥跨上上摩托车那一瞬间;接着在路上遇到了一阵冰雹,那时,白骑也上了摩托车,他们想一阵风似的在我远处呼啸而过,我知道他们放弃了,我则毫不动摇地选择继续走。我感觉这条路在梅里上雨崩的那条要好走得多,路况好一些,同时,自己也慢慢累积了一些高原徒步的经验,所以感觉并不累。

在中途时,我的水喝完了,龟少给我加了一些,我的水壶太小,这次又忽略了多带一个水壶,弄得在路上总缺水。反思这是考虑不周地表现。

发表评论